知識,不是用來消遣的,而是要真正內(nèi)化為自己的才會對我們有幫助。
生活中我們見過太多”知識淵博、高談闊論” 的人了。
可是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他們的生活狀況往往并沒有因為”知識淵博” 而有多大的改善。
為什么會這樣?因為和知識沒有產(chǎn)生深度的鏈接,可能只是 “一面之緣”,也僅僅是停留在刷書的快感中。
刷書、刷課程看似是在減輕焦慮,但實際上并沒什么卵用。
根據(jù)學習金字塔原理,閱讀留存率只有 10%,而視聽的留存率更高一些,不過也只有 20%。
無論是閱讀還是視聽,其實都屬于被動學習。
而真正留存率高的是主動學習,包括了討論、實踐和教授給別人。
許多人的問題并不是缺乏知識,而是到了某個時刻想不起來應該用什么知識。
更好的學習方式是讓知識和自己深度關聯(lián)起來,而且多做刻意練習,把它內(nèi)化為自己的能力。
這樣,當使用的時候就會自動觸發(fā),而不會出現(xiàn)”一方面知識淵博、一方面學了也使不出來” 的尷尬。
最近我在學習時,每遇到一個有用的知識點,我也會想辦法進行深度鏈接,例如干脆寫成一篇文章、拿它解釋之前遇到的現(xiàn)象、在心中提前演練未來的應用場景等。
例如這幾天在學習脫不花的《溝通的方法》,我就有意這樣學習。
昨天的文章解釋了結(jié)構化傾聽,它指的是我們要從對方的話語中,識別出情緒、事實以及期待。
今天我們學習下花姐提出的”反向敘述”。
根據(jù)花姐的定義,反向敘述是指根據(jù)自己理解的邏輯,重新敘述一下前面結(jié)構化傾聽獲得的信息。
對于大部分對話,我們只要分清事實和情緒,就可以推導出對方的期待。
但是,有些對話只有那么一兩句,可能很難理解,況且大多人說話都是從自己角度出發(fā),默認了一些背景信息,所以就會造成信息不對稱。
而反向敘述就是為了解決溝通雙方信息不對稱的。
例如在工作中,如果你會錯意領導的話,直接去做了,做出來的結(jié)果可能與領導的要求大相徑庭。
所以,在做之前,是需要通過反向敘述來弄懂領導表達出來的真實需求的。
反向敘述有哪些操作要領呢?
花姐總結(jié)了三步走策略:響應情緒、確認事實、明確行動。
一、響應情緒
在花姐看來,在溝通過程中之所以搞不清楚對方真正想要什么,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情緒的阻隔。
對方有情緒,肯定是會影響它的思考和表達的,因此,如果想讓溝通順暢進行下去,首先要想辦法讓對方情緒平復下來。
花姐使用地雷來形容情緒,我覺得再合適不過了,它可能隨時會爆發(fā)的。
因此我們我們首先要排雷,即清除情緒地雷。
當我們識別出對方的情緒后,可以使用點破和接納來進行剝離。
例如,老板對你說:”小明,讓你做的報表還沒有做完嗎?”,即使是昨天老板剛給你的任務。
很明顯老板是帶著情緒的。
這時候你說:你昨天下午才開始讓我做的……
雖然你說的是事實,但老板聽了肯定不高興。
如果這樣談話,很可能會變成雙方的爭論,結(jié)果雙方都弄得不開心。
這時候可以利用上面的技巧即點破情緒:不好意思老板,我做了 60%了,沒及時向你匯報進度,讓你著急了。
點破了老板的著急情緒,老板覺得自己的情緒被接納、被理解,于是情緒就緩和了,這樣才會有利于后續(xù)的溝通。
在親子溝通中,也常會出現(xiàn)這樣的場景:孩子哭著過來跟你說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了。
大多家長可能會這樣回復:
回復1:(孩子被搶,家長有些生氣)真沒用,就知道哭,去把玩具搶回來。
這時候孩子哭的更傷心了,甚至還會覺得委曲,玩具被搶了,媽媽還罵我沒用,媽媽不理解我。
回復2:小小男子漢呢,別生氣、別哭了。
孩子聽了還是止不住的哭,覺得我不應該哭,哭是不對的,自己的情緒被媽媽否定。
如果使用點破情緒的技巧,很明顯孩子更容易情緒平復下來。
可以這樣說:寶寶,你的玩具被搶走了,媽媽知道你很生氣、覺得很委曲。
情緒被點破了,孩子覺得自己情緒被接納了,媽媽是理解自己的,于是就更容易平復下來。
接著可以說,小朋友搶玩具是不對的,你慢慢跟媽媽說說是怎么一回事……
這時候,孩子可能已經(jīng)不哭了,開始敘述事實了。
無論是工作還是孩子教育,只要在雙方溝通過程中,對方有情緒,都可以使用點破情緒的技巧,先把情緒地雷排除,然后才能理智的溝通。
二、確認事實
可能溝通雙方的理解會有偏差,所以可以用自己的話再描述一遍:你剛才說的,我是這樣理解的…… ,我理解的對嗎?
如果你的敘述和對方有出入,那么對方就會指出來,然后你再說出自己的理解讓對方確認,對方覺得有出入再解釋……
溝通雙方經(jīng)過多輪的討論,最終就確認了事實。
在追問事實的過程中,不要怕麻煩,不要怕對方不耐煩,試想對于一個重大項目,如果理解有誤,在實施過程中做錯了,那損失可就大了。
三、明確行動
明確行動就是根據(jù)前面的信息,把對方的期待翻譯成可以實施的行動,讓對方感受你確實聽懂了他的意思,并且按照他的期待開始規(guī)劃行動。
例如在上面孩子玩具被搶的例子中,孩子在情緒被接納后,把事實敘述清楚了,媽媽也理解了孩子的期待:把玩具拿回來。
于是,媽媽把孩子的期待翻譯為接下來的行動。
可以這樣說:咱們現(xiàn)在過去看看,你告訴小朋友如果想玩你的玩具,可以告訴你,而不要去搶,搶玩具是不對的,現(xiàn)在我要玩了,請你還給我。
總之,當我們在溝通時,如果不理解對方真實的需求,就可以使用反向敘述法。
首先,要回應對方的情緒,然后和對方確認事實,把對方的期待翻譯為可執(zhí)行的行動,最后按對方的期待規(guī)劃行動。
本文經(jīng)授權發(fā)布,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,如若轉(zhuǎn)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gptmaths.com/quan/6140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