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到一個香氛品牌創(chuàng)業(yè)者對流量環(huán)境的吐槽。
「現(xiàn)在純做品牌搞流量太貴了,感覺做商家不掙錢,達人把利潤都賺走了?!?/p>
達人都把利潤賺走了。為什么?
我們可以嘗試從最基本的商業(yè)規(guī)則「價值交換」的角度來理解看看。用戶把錢付出去,是為一整套價值買了單的——包括品牌廣告、種草廣告、物流體驗、開箱體驗、產(chǎn)品本身……等等。
那是否可能存在一種情況:在這些初創(chuàng)香氛品牌所打造的「價值組合」里,由達人代理的種草廣告,就已經(jīng)是整個鏈條里價值最高的那個部分,自然而然地,達人就拿走最大比例的利潤。
千千萬萬的用戶在達人直播間開拓了眼界
圖片 ?? 東方甄選會員視頻號
怎么理解這句話呢?
一方面是,品牌定價所圈選到的人群,更容易在虛擬信息里獲得情緒高潮,而非現(xiàn)實體驗。
他們每一天的注意力更多地會被直播、短視頻、短圖文等碎片信息所吸引,甚至對達人有情感依賴(類似追星心理)。而由于國內線下零售不發(fā)達,人群的消費感官打開還不足,即使品牌用了好的香精和香型,用戶也感受不深,覺得不值。特別在香這個品類,如果品牌不提供線下試香,還存在個體想象的差異,經(jīng)常會出現(xiàn)用戶在收到貨后,吐槽被香評小作文騙了。這么一來,在整個用戶旅程里,支付前看種草廣告的過程,反而是體驗最好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
另一方面是,品牌本身的品牌體驗、產(chǎn)品體驗,確實競爭力不足,觸發(fā)不了復購。這讓項目成為一個流量生意,而非品牌生意。
所謂定價定戰(zhàn)略。要打破這個魔障,要么儲備燃料向上飛,要么深吸一口往下沉。
國內成熟的電商環(huán)境,曝光-種草-購買-物流的閉環(huán)給消費品創(chuàng)業(yè)提供了極大的便利,香氛又是研發(fā)生產(chǎn)門檻比較低的品類,所以,近幾年來,線上香氛品牌的誕生如雨后春筍。但是,從長遠來看,香氛其實是一個很講究「現(xiàn)實體驗」價值的品類。
先不提 LE LABO、FREDERIC MALLE 這類小眾沙龍香,就門檻稍低的個護類香氛品牌,我們挑一個歐舒丹看看。在一般 shopping mall 的專柜購入 90元/30ml 的手霜,獲得的體驗包括滿墻香味挑選、膚感體驗、購物袋包裝,如果是3支以上組合,BA 還會根據(jù)顧客喜好挑選絲帶,現(xiàn)場包裝禮盒(用禮品紙包裝盒子、絲帶綁蝴蝶結、裝袋)。如果是選購洗護產(chǎn)品,還可以在現(xiàn)場的水臺試用。
如果在線上電商平臺購買手霜,國內初創(chuàng)品牌爆款大概是 35元/30ml,收獲的體驗包括香味小散文/主播種草、顏值和膚感不錯的手霜本霜,臟臟的快遞箱,以及繁瑣的拆包及丟棄垃圾的過程……
打造一個品牌,其實是對用戶體驗價值的一場策展。
不同的「展覽體驗」,對應的「展覽門票」價格就有所差別。 在這個浪漫的品類,感官體驗和身份價值,對品牌溢價提升的影響是比較大的。 純線上品牌,在支付前只能從「視聽」兩個維度做文章,「嗅覺和被服務」的體驗都是缺失的,打造溢價的難度比較高。
「觀夏」在線下門店提供虎年限定的拓印服務
圖片 ?? PPPENG.小紅書
而現(xiàn)場新鮮的、超預期的體驗,除了能讓用戶支付溢價,還會成為一種談資,成為博主們在社交媒體上的素材,或者是特定圈子里用戶之間的八卦。當品牌打造的這個「價值組合」讓核心用戶群沸騰起來,外圍的大眾也會感受到余波,即使不能在現(xiàn)場體驗,也會產(chǎn)生一種身份期待——這正是支付溢價的心理鋪墊。
那是不是不做線下,就無路可走了?也未必。
做一個項目,如果沒有足夠的信心和資源做好「差異化」,那么咬咬牙做成「總成本領先」也不錯。做好大眾平價款,不丟臉。
國內的香氛市場,不像歐美,個人香水使用習慣成熟,也不像東南亞,用香是一種宗教傳統(tǒng),大部分的國內用戶,甚至還不習慣在生活環(huán)境或身上留有香味。 就 像前文所提及的 ,對于「嗅覺」感受的打開,并不是每一個用戶都處于高階狀態(tài)。
剛開始學習新事物的時候,總是需要不斷嘗試,新鮮感/多選擇/性價比就是最好的工具,小樣市場的增長就是一種印證。而線上電商,就足夠承載、發(fā)展這些價值。
但在平價香氛市場,無論是家居香氛,還是個人用香,都還沒有跑出來如服飾領域 zara、shein 這樣一騎絕塵的選手。目前在這個市場的品牌,每家各有自己的特色,卻都好像抱著小試牛刀的心態(tài),沒有深耕。對流行趨勢的洞察、文化多樣性的打造、上新速度、性價比等方面,在平價市場,還有很大的想象和實踐空間。
本文經(jīng)授權發(fā)布,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gptmaths.com/cgo/market/8112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