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(tǒng)概念的另一個缺陷是,品牌總是被當作產品來感知。學術研究太過偏重快速消費品。消費者為什么購買沖浪(Surf)而不是碧浪(Ariel)?為什么選擇多芬而不是力士?品牌化意味著要建立品牌和產品類別之間的單一聯(lián)系。
多年前的品牌概念會造就汰漬、幫寶適、吉列(Gillette)這類快速消費品,但是現(xiàn)在情況不同了。不僅傘狀品牌(在多品類中銷售)在西方很多,在亞洲更多,而且任何東西都能成為品牌。足球俱樂部可以是品牌,大衛(wèi)·貝克漢姆是價值5億歐元的品牌,博物館也從一個地點成為品牌,人們把小鎮(zhèn)當作品牌來談論(Dinnie,2011),甚至有國家品牌,倫敦市還雇用了一個品牌總監(jiān)。
這樣的改變實屬正常,在全球化的世界,很多情況下我們不是直接地感受而是通過道聽途說、網(wǎng)絡等手段獲取信息。它們成為最主要的情感象征,并促進追隨者或粉絲形成價值觀。
另外,純消費是不夠的,還必須飽含意義。消費者一直在尋找。品牌因此成為文化的勝利者,我們也希望它們能為生活增加價值。
最后一個因素加速了一切都可以成為品牌的趨勢:品牌理論中不斷增長的擬人化主張。品牌具有個性(Azoulayand Kapferer,2003),可以通過名人代言來強調這種感知。如果品牌是人,那么人也可以被視作品牌,即一個始終如一的價值主張,這可能變?yōu)橐还P生意,因為它在一群人中創(chuàng)造了欲望。
當一個產品或一個人已經(jīng)不只是產品或個人的時候,就成了品牌。大衛(wèi)·貝克漢姆不僅僅是一位優(yōu)秀的足球運動員,他身上有一種全新的男子氣概,剛柔并濟,是成功人士的典范。因此,人們想模仿自己的偶像,希望能擁有貝克漢姆的個人魅力。大衛(wèi)·貝克漢姆將自己作為品牌來管理,這意味著要知道何時說不。
大衛(wèi)·貝克漢姆會選擇可以代言并獲得贊助的合作品牌。但他不會只看重利益而接受所有邀約,而是更加關注長期的發(fā)展和選擇的一致性,他的決定是由他認同的價值觀引導的。這些都是品牌管理的重要方面:界定所代表的價值觀,并且不接受有違價值觀的承諾,關注長期而不是短期的利益,重視一致性。
不是任何事物都是品牌
雖然品牌的概念已經(jīng)延伸到快速消費品以外,但是它應該限制在營銷和公司的范圍內使用。
如今,“品牌”一詞被廣泛使用,一些人在公司的各個層次上都使用該詞,他們會談論“公司品牌”“分公司品牌”“部門品牌”“子公司品牌”等,這是錯誤的。品牌只有一個,其他的都屬于組織的范疇。另外一個趨勢是在整個產品線上都使用品牌一詞。在這里我們要仔細區(qū)分產品和品牌,產品不會因為有了一個名稱就成了品牌。
想一想宜家(Ikea)產品目錄中家具的名稱,它們并不是品牌。公司只有擁有越少的品牌,才有可能使品牌越強大,從而證明品牌的定義(有影響力的名稱)。在有了品牌之后才有產品范圍、產品品種、產品線等,它們具有某種方式的指示性作用,但品牌并不是指示物。副品牌是一個例外。副品牌是一種產品,與母品牌有不同的故事,比如福特的野馬和雪佛蘭的科爾維特。如果有獨特的作用和消費群體,就算是母品牌的產品系列也可以稱為副品牌。
圖中列出了品牌相關的專業(yè)術語:
文:熊熊運營筆記
本文經(jīng)授權發(fā)布,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gptmaths.com/cgo/market/6927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