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一則高贊評論:
“以絕大多數(shù)人努力程度之低,根本沒有要到拼天賦的地步?!背晒σ鹆宋业乃伎?。
仔細一想:多數(shù)職場人沒有結果的努力,除了感動自己,再無其他。
這個時代,個人不再只是純粹地付出汗水時間,便可直達成功,相反唯有順應趨勢,懂得抓住“紅利”的努力,才能開花結果。
努力過程中的“紅利”,就像時代發(fā)展帶來的一個個風口,站在風口之上,你的努力才能精準投注,你的付出也才能被綁定在固定的箭弦上,帶來直驅而入的效果。
能抓得住以下3種紅利的人,才能踩上正確的節(jié)點,在正確的區(qū)域干正確的事。
行動紅利:確立目標,立即執(zhí)行
太多的人,內心不甘現(xiàn)狀,外在卻從不行動,想得太多,做得太少。
定下的目標,如若沒有底層行動力支撐,也只能淪為廢紙簍里的一張草圖。
而行動路上的最大障礙,就是拖延癥。
豆瓣上有一個名為“我們都是拖延癥”的小組,里面分享了各種拖延借口,五花八門。
“實習的時候需要辦一張中行的卡來領工資,由于一直懶得去辦導致現(xiàn)在都已經離職了,攢了5個月的工資還是沒拿?!?/p>
“老師讓我寫的文章,只剩下最后部分的收尾,可就是這個最后的部分,我拖延了20天左右,現(xiàn)在還沒寫。無奈又擔心,都不敢看微信,接電話了?!?/p>
種種遲緩行動的理由,讓人啼笑皆非,更讓人不得不佩服他們,這種“只要不想干,一定能找到理由”的超強行動力。
有一句話說:“一個人之所以變得平庸,不是因為他做了什么,而是因為他什么都沒有做?!?/p>
沒有行動力,目標的實現(xiàn)就無從談起,沒有行動力傍身,既使有大把的機會,既使趕上時代的趨勢風口,也依然會毫無建樹。
正如脫不花說的那句經典之話:
“人生總有很多左右為難的事,如果你在做與不做之間糾結,那么,不要反復推演,立即去做,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贏。”
拖延會讓人陷入內耗,聰明的人,都懂得時刻提醒自己,及時行動,在不斷驅動之中,享受行動帶來的先發(fā)紅利。
思考紅利:深度思考,吸附價值
實現(xiàn)目標的過程,往往周期會比較長,過程中難免會出現(xiàn)努力的方向不對,讓付出折損,導致最終效果不如預期,要想避免這種努力的偏移,深度思考是一個重要的利器。
在日本作家平井孝志的《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》中有一個很形象的例子。
當時就讀麻省理工的平井孝志,上了一門課叫“創(chuàng)新管理”,教授當時列舉了兩家有競爭關系的企業(yè),讓大家一起討論。
A公司和B公司是兩家勢均力敵的檢測儀器制造商,A公司的產品包裝獨特、設計新穎,B公司的產品樣式簡單又粗糙,從表面就能看見內部的構造。
兩家公司的產品性能和價格都沒有差別,教授當時提了一個問題:5年后,哪家公司會得到更大的市場份額?
包括平井孝志在內的很多學生,都選擇的是A公司,因為產品設計上有新意,相比B來說更勝一籌。
但最后的正確答案卻是B公司。
為什么是B公司?
因為B公司產品的內部構造,能被看見,產品使用者可以根據(jù)自身的需求進行加工,而B公司也可以通過學習顧客的加工模式和習慣,相應地調整產品結構。
不斷地通過顧客和市場的反饋,進行改良迭代,讓用戶體驗到更好的產品,所以B公司的產品會越來越賣好。
反觀A公司,用華麗的外表設計掩蓋了內部潛藏的缺陷,缺陷被忽視,落后也是理所當然。
作者通過這件事認識到深度思考的重要性,沒有深度思考便會被眼前琳瑯的設計迷惑,看不到問題的本質,從而會得出錯誤的結論。
個人的努力也是一樣,沒有深度思考的加持,就容易走偏走歪,陷入只顧低頭走,不看抬頭天的歧路。
高手們,都將深度思考貫穿在工作學習生活中。
領英的首席執(zhí)行官杰夫.韋納,每天要留出90分鐘到兩個小時進行深度思考,他將這段緩沖期視為“最重要的生產工具”。
達爾伯格全球管理合伙人雅納·卡卡爾,每周也要進行三次深度思考,每次持續(xù)兩個小時。
把深度思考,錘煉成行動路上的習慣,不斷通過思維的壓縮吸納,去萃取價值,然后反哺自身,形成慣性,構建回路。
深度思考,可以掀開迷霧,探究眼前清晰的路軌,也能看到周身的路標,指引我們持續(xù)前行,不偏航。
機會紅利:嗅覺靈敏,儲備機會
要想把努力變成實實在在的收成和結果,光憑行動和深度思考還不夠,還得要學會識別機會。
很多人其實對機會有誤解,認為機會是自己努力付出,它就會自動降臨,其實并不是這樣,機會并不是你努力了,就能抓住,也不是它來了,你就能看得到。
只有具備識別機會的敏感度,才能在機會的驅動下,將目標演變成現(xiàn)實。
我有一個朋友,特別喜歡打籃球,因身材矮小,在球場上得分能力十分有限,但奇怪的是每次比賽過后,最佳得分手都是他。
有一次我為了一探究竟,特地去看了他的一場籃球賽,才發(fā)現(xiàn),他確實有一些過人之處。
當高個子隊友在強勢進攻時,對手會被隊友強勢上籃的動作給虛晃到,這時,他瞅準了隊友傳球的心思,利用自己個頭的優(yōu)勢,在隊友身邊靈活跑位,準備接手,然后找尋最合適的位置,識別最合適的投籃時機,接球,最后命中。
隨著一次次比賽的積累,他在場上識別機會的能力越來越強,對機會也越來越敏感,得分能力也水漲船高。
當然,他在球場上展現(xiàn)出的識別機會的“超能力”,在工作中也同樣讓他獲益匪淺。
2年前的一次重要會議上,很多同事對領導的發(fā)言,左耳進右耳出,唯有他從領導的話中截取了有價值的信息,識別出了公司改革的號角,加上公司近期的發(fā)展戰(zhàn)略和極力開拓新客戶的舉動,讓他覺察到了公司組建新版塊業(yè)務的跡象。
未雨綢繆,他開始了對于新領域知識的學習和準備,3個月后,在正式召開的新立部門的內部選員會上,他憑借著多年的經驗和對這個領域的一些見解,成功加入。
機會不是留給有準備的人,而是留給準備好的人。
一個人,想要抓住屬于自己改變命運的機會,就要有匹配得了機會的能力,更要有識別得出機會的洞察力。
請記住,不是所有的機會都是機會,你能抓住的機會才是真正的機會。
寫在最后
一個人想要成功,想要變強,必須要抓住努力過程中的紅利。
利用強行動力,構建起的先發(fā)優(yōu)勢,也是持續(xù)思考,帶來的深度聚焦,更是機會來臨時,高敏銳的把握和洞察。
時代不會辜負站在風口的豬,未來也不會錯過踏上前行路上的聰明人。
本文經授權發(fā)布,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gptmaths.com/quan/6082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