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天,賢哥深夜私聊我一個問題:”如果讓你把運營社的粉絲做到100 萬,你會怎么做?”
100 萬?雖然瞬間就要暈倒,可我還故作鎮(zhèn)定地說:”我回去做一套方案?!?/p>
賢哥又問:”這樣就想著做方案了,難道沒有想過 100 萬這個目標有問題?”
我心想:這不是你定的目標嗎?
賢哥說:”我推薦你研究下營銷模型——技術采用生命周期,要么用這個模型說服我100 萬的目標不科學,要么就完成 100 萬的目標?!?/p>
今天,我們來談一談,如何用“技術采用生命周期”模型,拒絕老板定的不科學目標,并據(jù)此發(fā)掘一些用戶增長的運營策略。
如何說服老板才有效?
其實,一開始我只是覺得賢哥定的 100 萬目標比較高,并沒有覺得不科學。
畢竟坐擁千萬級粉絲的公眾號都有那么多,且不提人民日報、新華社這些官方大號,咪蒙、同道大叔、視覺志等也同樣很牛掰。
再說了,服務泛職場人群的插座學院的粉絲量已經(jīng)過 100 萬了,我也希望運營社能早日突破百萬大關。
可是研究清楚“技術采用生命周期”模型后,我才明白,單憑我,讓運營社突破 100 萬的目標簡直是給自己挖了墳墓。
為什么插座學院可以,放在運營社就沒那么簡單呢?
在回答之前,我們先來說一說“技術采用生命周期模型”。為什么要扯到這個理論呢?
就像我們一生要依次經(jīng)歷幼年、童年、少年、青年、中年、老年這樣的成長體系,互聯(lián)網(wǎng)產品也要經(jīng)歷它的成長體系。
我們無法用任何手段違背我們的生命周期,互聯(lián)網(wǎng)產品也別指望使用套路打破它的成長規(guī)律(否則后果會很嚴重,悲劇的案例就是臉萌)。即便是如今已經(jīng)成為互聯(lián)網(wǎng)巨頭的 BAT ,它一路走來也要乖乖遵循這套成長體系。
1)從 0 到 1 的成長體系
“技術采用生命周期”指的是一項新技術(新產品)進入市場時,會按順序面對創(chuàng)新者、早期采用者、早期大眾、后期大眾和落后者。
- 第一階段面對的是創(chuàng)新者,他們主動找到產品,甚至愿意參與產品互動,這群人大概占所有用戶的 2.5% ;
- 第二階段面對的是早期采用者,他們享受新產品的優(yōu)點,也包容新產品的瑕疵,這群人占整個市場的13.5% ;
- 第三階段面對的是真正的大眾(早期大眾),他們只關心需求,不關心技術,新產品必須有明顯優(yōu)勢并被反復驗證為可靠,他們才會購買,這群人占整個市場的34% ;
- 第四階段面對的是后期大眾,他們很保守,對風險敏感,這群人也占整個市場的34% ;
- 第五階段面對的是落后者,他們對新產品充滿敵視,這群人占市場的 16% 。
如何來區(qū)分這個理論中提到的這五種消費者呢?
舉個例子,如果我問:你關注運營研究社這個公眾號了嗎?
你的回答是:
- ① 早就關注了,我還推薦給了朋友,那么你多半是這款產品的創(chuàng)新者或早期采用者;
- ② 我等這個公眾號再多發(fā)一些文章再關注,那么你是這款產品的早期大眾;
- ③ 等我身邊的人都關注了,我再關注,那么你是這款產品的后期大眾;
- ④ 我現(xiàn)在不想關注,以后肯定也不會關注,那么你是這款產品的落后者。
運營研究社公眾號也是一款產品,它的成長也要依次面對這五種消費者。可即便如此,這又跟 100 萬的目標有什么關系呢?我如何用這個理論拒絕賢哥定的 100 萬?
2)如何科學地拒絕老板?
從拉勾網(wǎng)發(fā)布的 2017 互聯(lián)網(wǎng)崗位分析報告推算,目前我國差不多有 400 萬運營從業(yè)者。當前,運營研究社微信公眾號已經(jīng)有 20 萬粉絲,20 萬粉絲量意味著我們已經(jīng)占到了市場的 5% 。
參照“技術采用生命周期模型”,當前,運營社的用戶人群(占市場總額的 5%)處于從小眾革新者向早期接受者過度的階段。
那么,100 萬的目標是什么概念呢?
100 萬粉絲的目標,意味著運營社的粉絲占到市場(400 萬運營從業(yè)者)的 25%。
對照“技術采用生命周期模型”,25% 的市場占有率,意味著運營社從當前的 5% ,直接跳過了 13.5% (早期采用者)這道門檻,邁向早期大眾(34%)這個群體。
但是,泛職場教育的插座學院則不一樣。
因為他們的目標受眾不僅是運營從業(yè)者,還有產品經(jīng)理、市場營銷甚至行政人員等,也就是說,插座學院的目標用戶群體遠遠超過 400 萬(運營從業(yè)者),所以同樣是 100 萬的粉絲,對于插座學院和運營社來說,市場占有率不一樣,所處的成長階段也不一樣。
100 萬的目標:從市場占有率角度,運營社的市場占有率從 5% 上升到 25% ;從產品成長角度,運營社的用戶人群從創(chuàng)新者直接邁向早期大眾。
這樣的“突飛猛進”并不現(xiàn)實,因為第二階段(早期采用者)和第三階段(早期大眾)之間,有一個死亡之井。
現(xiàn)實中,大多數(shù)產品就“死”在死亡之井這道鴻溝上。因為他們沒能將意見領袖喜歡的“有趣的產品”變成普通大眾喜歡的“滿足需求”的產品。
比如,火爆一時的卡通頭像制作器“臉萌”,2014 年 6 月 3 日下載量達 3600 萬,成功登頂蘋果應用商店,并在朋友圈刷屏。
雖然用戶規(guī)模是跨過了死亡之井,但是由于產品服務本身滿足不了大眾的需求,在用戶對它的好奇心消退后也就掉「井」里了,從數(shù)據(jù)的體現(xiàn)就是,6 月 6 日起搜索指數(shù)下滑,隨后,很快淡出大眾視線。
同樣遭遇的還有匿名社交軟件“秘密”(后更名無秘),2014 年 3 月上線,僅一天就名列 App Store 總榜第 13 位,社交榜第 1 位。這款產品同樣在短期內走紅,但很快就消亡了。
雖然很多互聯(lián)網(wǎng)產品都在死亡之井中跪了,但也有不少產品縱身一躍,踏上了新天地。他們是如何跨越死亡之井的呢?
如何跨越死亡之井?
雖然運用“技術采用生命周期”理論,我已經(jīng)能夠拒絕賢哥定的 100 萬目標。但既然賢哥已經(jīng)提出來了,身為員工的我就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,看看是否可以幫他出點主意,畢竟最近他脫發(fā)有點嚴重了。
于是,我研究了小紅書的案例,看看小紅書是跨越死亡之井的。
1)瞄準空白且用戶規(guī)模大的市場
都說站在風口上,豬都能飛起來。小紅書一路走過來真的可謂緊抓空白市場,不放過任何一個搶占空白市場的機會。
2013年6月,小紅書成立。根據(jù)2013年中國旅游業(yè)統(tǒng)計公報數(shù)據(jù),中國出境游目的地排名第一的是香港。小紅書瞄準香港購物分享的市場,在2013年12月圣誕季前后發(fā)布了只專注于做香港購物分享社區(qū)。
當時已經(jīng)有海外購物平臺洋碼頭(2009 年成立),洋碼頭更偏向于平臺模式,吸引大量海外商家、買手入駐,實現(xiàn)針對境內消費者的直銷直郵。
雖然都是指向海外購物市場,但洋碼頭是購物平臺模式,以海外購物直銷直郵為定位。小紅書主打攻略分享,以購物攻略(內容)分享社區(qū)為定位,這在當時也算是搶占了“內容社區(qū) + 購物攻略” 的空白市場。
2014 年 4 月,小紅書推出海外購物分享社區(qū)「小紅書購物筆記」,將目標市場用戶從到香港購物的用戶,擴張到了到全球海外購物的用戶,不知不覺的把用戶規(guī)模擴大了10倍。
2014 年 12 月,小紅書正式上線電商平臺“福利社” ,從購物分享社區(qū)升級為電商,不僅完成了商業(yè)閉環(huán),還進一步的將目標用戶擴大到了“對海外商品感興趣的人”。
如今,隨著電商紅利期過去,小紅書開始慢慢從電商中脫離出來,致力于成為 UGC(用戶原創(chuàng)內容) 分享社區(qū),并將 Slogan 換成“標記我的生活”。又一次將目標用戶放大到了全國的網(wǎng)民,用戶任何吃喝玩樂的信息需求都可以在這里得到滿足。
截至目前,小紅書的發(fā)展經(jīng)歷了香港購物攻略分享社區(qū) → 全球購物攻略分享社區(qū) → 內容電商 → UGC 分享社區(qū) 的歷程,可以說,每一個階段它都走在了空白市場前列。
2)專注用戶體驗
跨越死亡之井就要實現(xiàn)從早期采用者過度到早期大眾,早期采用者關注產品的樂趣,而早期大眾更關注產品能否滿足需求。
小紅書發(fā)展至今,經(jīng)歷了多次產品的迭代升級。
2013 年 6 月 – 2014 年 4 月 購物分享社區(qū)階段,小紅書確立早期產品形態(tài),旨在驗證用戶對境外購物社區(qū)分享核心需求的產品定位。
2014 年 4 月 – 2014 年 12 月 購物筆記階段,小紅書確定注重社區(qū)的成熟與發(fā)展,實則也是通過前期驗證之后,對用戶需求的進一步拓展。
在 App 版本方面,實現(xiàn)了 1.8 版本到 2.4.1 版本的更新,更新次數(shù)高達 9 次(根據(jù)酷傳統(tǒng)計)。
重點優(yōu)化的功能主要有:頁面編輯、圖片標簽、筆記展示、視圖模式等。
2014 年 12 月 從購物分享社區(qū)升級為電商,“福利社”平臺帶來大批量的用戶增長,從社區(qū)轉型為跨境電商,滿足了用戶“購物 + 購物攻略分享”的需求。
此時,App 重點優(yōu)化的功能有:福利社頁面、智能推薦、商品信息展示等。
如今,小紅書致力于成為原創(chuàng)內容分享社區(qū),不僅滿足了用戶吃喝玩樂的需求,還滿足了用戶在時尚、美妝、美食等領域的分享欲望。
以前,有些人買了自認為不錯的東西總喜歡在朋友圈曬,一不小心就拉仇恨?,F(xiàn)在好了,小紅書給了這群人足夠的舞臺,你只管死命曬,內容足夠好還能進精選。
也許會有小伙伴說,解決用戶需求更多是產品經(jīng)理的問題。但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也會發(fā)現(xiàn),僅僅有核心需求是不夠的。比如上文中提到的臉萌、秘密。
運營團隊可以為產品提供優(yōu)質的用戶體驗、完善的用戶社群、高效靠譜的售后服務。
曾有一段時間,小紅書的包裝盒在朋友圈刷屏,不少人表示被包裝盒圈粉了。我特意跑到網(wǎng)上搜了“小紅書包裝盒”,果然有不少文章分析這次成功的營銷案例。
可這個包裝盒能成為營銷案例,本質上還是因為它給了用戶優(yōu)質的購物體驗,這種體驗是心理層面的,用戶接收到超出預期的心理信號,自然就愿意將它分享出去,心甘情愿落入商家造勢營銷的圈套。
3)轉變推廣渠道
2013 年年底到 2014 年年初是小紅書最早期階段,小紅書主要推廣方式是通過用戶品牌和內容進行推廣,而且據(jù)賢哥透露(他是小紅書的早期成員)這個階段的小紅書是不愿意花錢做推廣的,都是靠一些免費的或者低成本的方式做到 10 萬用戶規(guī)模的。
2014 年4 月小紅書完成了數(shù)百萬美元的 A 輪融資,在夯實內容質量后,小紅書也加大了網(wǎng)上的推廣力度,其中新浪粉絲通和廣點通是小紅書的廣告投放的兩大陣地。
14 年12 月后的小紅書開始嘗試做電商,此階段小紅書完成由 GGV 紀源資本領投的 B 輪融資數(shù)千萬美金的融資,到這個階段的小紅書除了擴大廣告投放渠道,包括百度搜索、網(wǎng)盟渠道,它還組織了增長團隊,專門策劃一些裂變增長的活動。
2015 年小紅書的推廣渠道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。除了微信公眾號、微博等新媒體渠道,小紅書也在鋪設線下推廣渠道。
比如,小紅書 2017 年 12 月 11 日發(fā)布在公眾號上的招募 COO 計劃,就是通過線下渠道拓展校園市場,培養(yǎng)校園潛力大 V 。
總結
任何產品在進入市場時,都要遵循從 0 到 1 的成長體系。在賢哥的帶領下,我們對運營社攻破 100 萬的目標滿懷信心。
當然啦,100 萬畢竟不是個小數(shù)字,我們還要從以下方面踏踏實實做起:
- 1)瞄準空白且用戶規(guī)模大的市場。運營社將深耕互聯(lián)網(wǎng)運營領域,搶占先機。
- 2)專注用戶體驗。運營社以后會給大家推出更優(yōu)質的文章,更精品的課程。
- 3)拓寬推廣渠道。
我們要開抖音啦,還將上線小程序。好啦,為了飯碗,我只能泄露這么多了。
文:運營研究社(U_quan)
增長黑客CGO薦讀產品運營:
更多精彩,關注:增長黑客(GrowthHK.cn)
增長黑客(Growth Hacker)是依靠技術和數(shù)據(jù)來達成各種營銷目標的新型團隊角色。從單線思維者時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,梳理整合產品發(fā)展的因素,實現(xiàn)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帶來的有效增長…
本文經(jīng)授權發(fā)布,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gptmaths.com/cgo/product/1289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