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眼鏡拐點到了,全品類AI硬件還會遠嗎?

人人都想成為下一個Meta

文|劉俊宏

編|王一粟

“真正在乎軟件的人,應該去制造屬于自己的硬件”。

50年過去,硬件圈子仍在遵從喬布斯轉述Allen Kay的這句話。秉承著想做圖形界面操作系統(tǒng)的喬布斯,連續(xù)引領了PC和移動終端兩個時代。在AI時代,無數(shù)AI終端正在開啟一場“創(chuàng)意競賽”。

當下炙手可熱的賽道之一,無疑是搭載AI大模型的眼鏡。

尤其是Ray-Ban Meta,以300萬的預期銷量(截止到今年末)驗證了市場需求后,百度、Rokid相繼發(fā)布了AI眼鏡產品,OPPO、vivo、華為、騰訊、字節(jié)近期也都在評估AI眼鏡項目。蘋果也被傳出消息稱,正在組織團隊研究AI眼鏡市場。

AI眼鏡拐點到了,全品類AI硬件還會遠嗎?

在這場趨勢下,不少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、傳統(tǒng)制造等行業(yè)大廠員工也開始爭相入局各種類型的AI硬件賽道。

AI眼鏡拐點到了,全品類AI硬件還會遠嗎?

“上一代AI硬件失敗的原因,是AI底層能力不行?,F(xiàn)在基礎設施完備了,AI能給用戶帶來真正的價值?!弊鳛樵浀闹悄芤粝涮熵埦`負責人,經歷過兩代AI技術迭代的躍然創(chuàng)新CEO李勇認為,兩代AI硬件有著本質的區(qū)別。

AI基礎建設所帶來的提升,Rokid CEO祝銘明也感嘆稱,“半年前問AI一個問題,四五秒才能得到回復,現(xiàn)在只需一兩秒。在面對面的翻譯場景中,這就是質的差別”。

通過本輪AI應用的變化看到,從大語言模型到多模態(tài)的進化,AI硬件能替用戶完成的任務越來越多。AI不再只能提供問答、總結摘要的功能,AI硬件正在完成從智能硬件到智能體的轉變。

不過,AI眼鏡的眾多參與者還只是整個AI硬件圈子的冰山一角。在AI大模型的驅動下,萬物皆可AI硬件的時代就要來了。

AI眼鏡爆發(fā)期到了?

無數(shù)廠商的入局下,2025年或將是AI眼鏡爆發(fā)元年。

其中,蜂巢科技打響了中國AI眼鏡第一槍。今年8月,其發(fā)布了支持國內主流大模型的界環(huán)AI眼鏡。11月12日,在百度世界大會上,小度發(fā)布了搭載文心大模型的AI眼鏡,并預計于2025年上半年發(fā)售。隨后在11月18日,國內老牌AR廠商Rokid也發(fā)布了搭載通義大模型的Rokid Glasses,預計 2025年第二季度上市。此外,即將在2025年發(fā)布產品的,還有小米和致敬未知。

從三款已發(fā)布的產品上看到,國產AI眼鏡廠商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Meta AI眼鏡的爆款路線,基本上都是將常規(guī)眼鏡與AI大模型結合。以當前產品完成度最高的Rokid為例,其產品思路可以理解為對Meta AI眼鏡的一次迭代。

外觀層面,Rokid Glasses與暴龍眼鏡聯(lián)合出品。黑框、粗鏡腿和49g的重量,與普通眼鏡非常接近。相似程度之高,就連祝銘明都經常搞混是否佩戴了AI眼鏡。產品設計層面,Rokid Glasses也配置了攝像頭、揚聲器和AI大模型,能夠實現(xiàn)語音播報、拍攝、語音問答等功能。由于Rokid Glasses多了一個顯示模組(單光機光波導),這使得Rokid能以信息密度最高的方式,讓用戶與AI交互。

AI眼鏡拐點到了,全品類AI硬件還會遠嗎?

從市面上已經有的AI眼鏡看去,最基礎的功能是語音播報和大模型對答能力。例如華為智能眼鏡的AI能力,基本上可以認為是“外接”小藝助手實現(xiàn)。蜂巢科技的界環(huán)AI眼鏡,核心功能則圍繞語音播報,AI自動替用戶總結手機消息。

在Rokid這邊,通過與深度整合阿里通義大模型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功能適配,Rokid Glasses不再只有簡單AI功能的“毛坯房”?!斑@一點是跟其他產品拉開差距最重要的地方”,祝銘明稱。

其中,最有趣的功能是與支小寶合作的支付場景。在聲紋支付技術下,用戶可以不需要掏出手機,直接通過眼鏡攝像頭掃碼支付。

落地在其他場景,還有面對面翻譯功能。翻譯的內容還會直接投射到鏡片上,方便用戶回溯和查看。AR導航功能,眼鏡畫面會生成一個類似HUD(汽車抬頭顯示)的圖像;字體放大功能,視障用戶看報紙自動將文字放大顯示等等。

AI眼鏡拐點到了,全品類AI硬件還會遠嗎?

從Rokid的功能落地看到,依靠大模型的認知能力,AI眼鏡正在從智能硬件向智能體轉變。AI不僅要能向用戶“解釋”外部世界,更需要從視覺和聽覺角度,“替”用戶實現(xiàn)原本需要動手的操作??紤]到未來AI眼鏡可能將支小寶與餓了么一起整合,AI眼鏡點咖啡的“自動化程度”將比手機智能體還要高。

這是整個AI硬件圈子達成的共識,而這條路線,也是AI大模型落地各種智能硬件的核心邏輯。

AI硬件,如何成為剛需?

AI硬件如何滿足用戶需求,或許可以參考李勇和祝銘明對產品的認知。

“做天貓精靈時,發(fā)現(xiàn)大多都是孩子在用。所以想嘗試面向兒童的智能硬件。通過AI大模型與毛絨玩具結合,給兒童做陪伴”。從智能音箱跨界到AI玩具,作為天貓精靈創(chuàng)始人的李勇對光錐智能介紹稱。

祝銘明認為,核心是價格、體驗跟核心功能。在價格層面,Rokid Glasses對標Meta AI眼鏡,2000多元的價格段,基本上也是同類型AI眼鏡的均價。同時,為了讓更多渠道和消費者接納AI眼鏡,Rokid也計劃讓消費者能在任意線下眼鏡店配鏡。

總結兩位CEO的產品認知看到,一些打造AI硬件的共性已經浮現(xiàn)——繼承現(xiàn)存需求的同時,依靠AI功能打出足夠的差異化。

“Meta Ray-Ban AI眼鏡成功的核心,還是造好了一款墨鏡。但Meta的高明之處在于,AI款的價格也就比普通款高了幾十美元而已?!?/p>

正如一位投資人調研過后的總結。雖然Meta的AI眼鏡也存在端側AI識別能力較弱、攝像頭畫質模糊等問題。但只有當硬件本身素質過關,消費者才會考慮支付AI溢價,進而轉化成AI剛性需求。

從如此角度出發(fā),觀察本輪涌現(xiàn)的AI硬件。“平替”現(xiàn)有硬件的目標,似乎還有段距離。

AI眼鏡這邊,市場預計將在2025年初步飽和。但價格層面,目前還不能實際對標普通眼鏡。

目前與普通眼鏡定價最接近的是界環(huán)AI眼鏡。其以699元起的價格和30.9g的重量對標普通眼鏡。除此之外,其他已經宣布價格的玩家,雖然眼鏡上帶有顯示模組,但高達2000的價格,還是有點貴了。

一位華強北電子配件供應商向光錐智能透露稱,“只做音頻配置的話,大概幾十塊錢就能拿下”。換句話說,單是一個顯示模組,其在消費端的溢價就在1500元左右。如此價差,也難怪雷軍在預期小米AI眼鏡銷量的時候,只給了30萬臺的預期。

對于AI硬件定價較高的問題,有創(chuàng)業(yè)者認為是根據(jù)市場定價的結果。由于國內對于消費級AI硬件的接受度還不夠高,市場也還沒有到飽和階段,所以定價模式會偏向于海外。

一位AI玩具賽道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介紹稱,“我們的產品在海外銷售更好一些。中國家庭對于AI玩具的認知偏向于教育,家長不太認可AI大模型主打的陪伴功能”。光錐智能也發(fā)現(xiàn),購買一個能語音喚醒毛絨玩具的“對話盒子”,只考慮孩子玩一年,定價就要到大幾百。

AI眼鏡拐點到了,全品類AI硬件還會遠嗎?

如此困境,李勇也透露道這兩年創(chuàng)業(yè)比較艱難,融資不太容易,“要打動投資人,光做出demo不夠,還要同時拿出產品并論證PMF(產品如何滿足市場需求)。”

不過長期來看,AI硬件的定價總歸還是會回落。因為在大模型時代,AI基建已經今非昔比。

最顯著的變化,是AI硬件的軟件功能,可以接大廠AI大模型的API實現(xiàn)。AI硬件廠商可以根據(jù)交互的內容類型,任意挑選豆包、扣字、通義千問、文心一言等大模型的回答??紤]到提供基礎大模型云廠商長期價格戰(zhàn)的可能性,AI硬件產品預計隨著關鍵零件量產和行業(yè)內競爭,整體售價回落到比上代硬件稍貴一點的區(qū)間。

參考智能手機對功能機的顛覆。AI硬件廠商們在有能力替代“舊硬件”之后,隨著行業(yè)內持續(xù)內卷,基于AI的剛需或許才會出現(xiàn)。

而在此之前,AI硬件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們還大把的細節(jié)問題需要解決。

AI硬件還需要更多試錯

技術人員的身份,是本輪AI硬件大部分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標簽。但如此身份,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產品設計。

過往無數(shù)案例證明,技術出身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,有時會“推崇”技術,從而推出一些過于“理想化”的產品。

例如曾任百度智能家居硬件總經理呂騁所創(chuàng)立的Rabbit。在一次訪談中,關于Rabbit R1的研發(fā)節(jié)奏,呂騁曾表示整個過程很順暢,基本沒有糾結過。具體過程,大致是跟合作伙伴花了10分鐘確定了產品外觀。從繪制草圖到產品發(fā)布,僅用了2個月。

順暢的開發(fā)周期,卻帶來了“漏洞百出”的結果。在商業(yè)模式上,由于Rabbit R1靠調用云端AI大模型來提供交互。用戶每次互動,Rabbit就要向大模型廠商交一筆費用。并且,Rabbit并不想向用戶收取訂閱費。

如此一來,問題就產生了。硬件的利潤,足夠Rabbit支撐用戶多久的使用?

縱使呂騁解釋稱,“在偉大的創(chuàng)新中,你必須首先關注創(chuàng)新的部分,然后再考慮盈利”。但從常識性的商業(yè)模式看,一個會為公司“源源不斷”產生負資產的產品,其使用壽命其實已經結束了。在云端大模型預期不斷迭代的背景下,Rabbit把AI硬件的使用壽命設定在了短暫的一年半。

透過Rabbit的經歷看到,要設計一款成功的AI硬件產品,需要相當多的打磨。

在硬件設計層面,祝銘明認為,最主要的還是成本與產品形態(tài)的平衡“比如說顯示做雙光機的話,確實效果好一點,能做出3D顯示來。但這樣的話,光機就要放在眼鏡中間,產品形態(tài)就跟普通眼鏡不一樣了?!?/p>

為了打造更符合消費者認知的AI眼鏡,不少AI眼鏡廠商也選擇與傳統(tǒng)眼鏡廠商合作。希望通過這種方式,快速形成對應行業(yè)的經驗,提高產品的完成度。例如蜂巢科技就先后與寶視達、寶馬眼鏡等眼鏡連鎖店合作;Rokid與暴龍眼鏡進行合作;閃極則選擇與香港快時尚眼鏡品牌LOHO合作。

在硬件形態(tài)“過關”后,如何設計核心功能和賣點,也相當復雜。

“純技術出身的團隊可能會缺乏場景洞察”。在李勇看來,落地AI硬件,不能只靠AI本身的能力?!霸跔I銷環(huán)節(jié),出于大模型的多樣能力,實際銷售環(huán)節(jié)中,消費者不一定會喜歡廠商推薦的功能,而是會自行挖掘新功能?!?/p>

而廠商為了解決功能設計的問題,祝銘明認為還是要靠打造生態(tài)。在本次Rokid發(fā)布會中,我們也能從釘釘、支付寶、愛奇藝、B站、淘寶、智象未來等合作伙伴的名單中看到,AI眼鏡需要行業(yè)開發(fā)者的支持。就像是蘋果運作Appstore一樣,AI硬件的功能設計,也將會服從“二八定律”。

“我們能做的,是先把拍照、視頻、翻譯、直播,這些最核心的功能完成,剩下的交給開發(fā)者。兩成功能我們來打磨,剩下八成還是讓更專業(yè)的人來做。比如說放大報紙上的字之類的應用,就是開發(fā)者的創(chuàng)意。如此才能在預期競爭激烈的市場中,保持品牌競爭力。就像是手機公司一樣,真正的巨頭,都是打磨好細節(jié)的玩家”。

無論如何,整個AI硬件的未來還是相當樂觀的。畢竟,AI硬件的成熟是有階段的。玩具賽道可能是最先成熟的,眼鏡、AR、VR可能會稍慢一些。

正如李勇的感嘆,“作為大模型應用公司,我們希望為孩子帶來快樂,孩子未來會面對更多AI的世界?!睂τ谖覀兌?,也是一樣。

本文來自投稿,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gptmaths.com/cgo/127044.html

(0)
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
上一篇 2024-11-20 20:30
下一篇 2024-11-20 22:20

增長黑客Growthhk.cn薦讀更多>>

發(fā)表回復

登錄后才能評論